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海德令哈的“情人湖”:一咸一淡的共生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5:02:00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声动青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西德令哈市。5月22日,记者一行驱车驶离德令哈市区向西约40公里,打卡美丽的高原淡水湖——可鲁克湖。与可鲁克湖相邻不远有个咸水湖托素湖,两个湖相依相偎,却截然不同,当地人把这两个湖称为“情人湖”。

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姑娘可鲁克,与勇敢的牧羊青年托素相爱。然而,部落首领贪恋可鲁克的美貌,强行拆散二人,并逼迫托素去遥远的盐湖取盐(或说去征战)。托素历经艰险,最终因疲惫和干渴倒在归途。可鲁克得知后,不顾阻拦前去寻找,最终在怀头他拉草原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托素。她悲痛欲绝,泪水化作可鲁克湖(淡水,象征她的纯净与哀伤),而托素的躯体则化作托素湖(咸水,象征他带回的盐或血汗)。两湖虽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相融,寓意生死相依却不得相守的爱情。

可鲁克湖旅游景区雕塑 蔡得军 摄

淡水与咸水的共生密码

淡水和咸水相邻已是神奇,更奇特的是,两个湖还相连。当地牧民说,两湖之间有一条暗河相连,像上述传说中两个情人倒下去时互相够到的指尖,也象征两人灵魂相通。

传说为湖泊蒙上浪漫色彩,而科学视角下的双湖共生更令人称奇。根据《柴达木盆地湖泊演化研究》(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8)的记载,可鲁克湖南岸存在一条间歇性河道(长约3公里),在丰水期(夏季融雪或强降雨时)可向南流入托素湖。科学观测表明,可鲁克湖在丰水期可通过南岸间歇性河道向托素湖输水,但两湖水体因盐度差异基本保持独立。这种若即若离的水力联系,恰似民间传说中恋人相依却不得相融的隐喻。

7月的可鲁克湖边水草丰茂 蔡得军 摄

“芨芨滩”的温柔与“酥油湖”的狂野

两个湖相邻却迥异的生态奇观也让人叹为观止。可鲁克湖的淡水滋养渔业与旅游业,托素湖的咸水则沉淀出矿物资源的宝藏。

可鲁克湖,蒙古语意为“多草的芨芨滩”,如其名般温婉丰饶。57平方公里的湖面被芦苇丛环抱,水色清透如碧玉,湖中鱼虾嬉戏,鸥鸟低翔。作为柴达木盆地罕见的淡水湖,它像一位细腻的牧羊女,用丰茂的水草和肥厚的泥底滋养着周边的生灵。巴音河的活水在此稍作停留,便向南悄然流入托素湖,仿佛为这对“情人”牵起一条隐秘的纽带。

托素湖 蔡得军 摄

而托素湖——“酥油湖”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它的面积是可鲁克湖的三倍有余,却因咸水属性而显得孤寂苍茫。湖岸戈壁无垠,湖水在晴空下如镜面般倒映天光。托素湖因水域辽阔且无植被遮挡,湖面风势较可鲁克湖更为强劲。当地导游介绍,强风过境时,波浪拍击岸线的声响在戈壁间回荡,与平日宁静的样貌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鲜有生物驻足,却以原始粗犷的力量震撼每一位来访者。

记者手记:一边是“塞北江南”的葱郁,一边是“瀚海孤岛”的苍凉。这对“情人”用对比鲜明的存在,诠释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对立。或许,它们的魅力正源于此:在柴达木的苍穹下,用水的语言讲述着刚柔并济的永恒故事。

云南网记者 秦黛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