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群团”工作别开生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7:24:00    

近年来,西宁市各群团组织立足本职,充分挖掘行业特点和优势,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团共建+文艺创作等品牌建设,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和责任,形成了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

情系各族职工,构筑团结桥梁。市总工会依托工会新媒体平台、智慧工会等载体,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宣传、服务职工群众等工作中。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深入基层、社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扎实推进各族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发挥工人文化宫“学校和乐园”作用,激发职工群众业余艺术团参与热情,聚合社会优势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文艺宣讲等活动。牵头组织“我在职工书屋阅读”交流系列活动2场,举办“文艺宣讲进企业到基层”巡演5场,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青春助力团结,引领时代风尚。团市委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思想引领、精神培育、实践交流等多维度举措,推动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春力量。从全市各领域各行业推荐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宣讲能力突出的160名优秀青少年组建8支民族团结“青骑兵”,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宣讲教育活动12场次,覆盖青少年500余人,持续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团属各类网络新媒体矩阵作用,刊播发布各类宣传教育文章、视频及公益广告等1787条,浏览量67.2万余次,宣传触角不断延伸,我市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铸牢。

凝聚巾帼力量,共绘团结蓝图。市妇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妇女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团结引领各族妇女群众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打造妇联系统“夏都宣姐”宣讲大品牌,通过理论宣传、网络宣传、新闻宣传、典型宣传,构建“1+4+6+N”立体式宣传宣讲模式,分众化、多样化、互动化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举办演讲比赛、我们的节日、青年联谊交友、学雷锋志愿服务、生态文明江源巾帼行等巾帼志愿服务和专题讲座、文体活动、手工制品展示、座谈交流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以百姓的视角、群众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到基层妇女中去,让“五个认同”深植广大妇女心中,凝聚各族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共识,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贡献巾帼力量。

以文化为桥,共绘民族团结长卷。市文联立足“文艺为人民”宗旨,以文化润心、艺术聚力,用笔墨丹青、歌舞诗赋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桥梁,让中华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在艺术创作中熠熠生辉。通过开展“青海之心·西宁之韵”生态文学主题征文活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第六届河湟篆刻艺术展、原创诗舞剧《神农河湟—彩陶神韵》首演、书法进乡村等文艺惠民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莲》《意林文汇》期刊刊载反映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稿件:《风从青海来》《黄河文明与河湟文化》《青海故事与河湟文化的交响》等10篇,讲述西宁“三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