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发现兰科兜兰属新物种——墨脱兜兰
兰科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全球约29000种,划分为拟兰亚科、香荚兰亚科、杓兰亚科、红门兰亚科、树兰亚科五大亚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是杓兰亚科中最大的属,全球约有109种,中国分布约33种,其中西藏分布的兜兰属植物目前已记录有5种,分别为大波瓣兜兰P. fairrieanum、硬叶兜兰P. micranthum、清涌兜兰P. qingyongii、秀丽兜兰P. venustum、彩云兜兰P. wardii。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调查人员在墨脱县进行兰科植物调查时,于海拔800米左右的阔叶林下发现了一些形态独特的兜兰属植株,经过研究,综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数据,确认该材料属兜兰属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墨脱兜兰(Paphiopedilum motuoense)。相关成果于2025年6月30日发表于国际分类学期刊《PhytoKeys》。
墨脱兜兰为地生植物。叶基生,5-6枚;叶片长圆形,长5-8cm,宽1.6-1.9cm,先端急尖且微二裂,上面有浅绿色与浅黄绿色相间的网格斑,背面有较密集的紫色斑点,基部收狭成叶柄状。花葶直立,长5.3-7.1cm,紫色,密被短硬毛,顶端生1花;花苞片宽卵形,长2.1-2.3cm,宽1.6-1.7cm,边缘有缘毛;花梗和子房长2.6-3.1cm,被短柔毛;花直径5.7-6.2cm;中萼片与合萼片白色具绿色脉纹,花瓣浅黄白色具紫红色晕和黑色粗疣点,唇瓣紫红色具紫褐色脉纹,囊口边缘浅黄白色,退化雄蕊淡黄色具绿色脉纹和浅紫红色晕;中萼片倒心形,长3.2-3.5 cm,宽2.6-2.7cm,先端渐尖,背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合萼片卵形,长3.2-3.4cm,宽1.8-2cm,先端急尖,背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花瓣倒卵状状长圆形,长4.4-4.7cm,宽1.6-1.8cm,先端钝或近急尖,上部边缘向后卷,边缘具长缘毛;唇瓣盔状,长2.4-2.7cm;侧裂片无疣状突起或略具疣状突起;囊长1.4-1.6 cm,宽1-1.1cm,向末端略变狭,囊口两侧各具1个三角形、直立的耳,囊底有毛,外表面具极细小的乳突状毛;退化雄蕊肾状倒心形,长2.9-3.2 mm,宽5-5.3mm,先端有凹缺,凹缺中央有宽齿,上面有细小的乳突。花期3-4月。
图1 墨脱兜兰及其近缘种
a1–d1:墨脱兜兰P. mutuoense,a1 植株整体,b1 叶子,c1 花朵,d1 退化蕊柱;a2–d2:秀丽兜兰P. venustum,a2 植株整体,b2 叶子,c2 花朵,d2 退化蕊柱;a3–d3:清涌兜兰P. qingyongii,a3 植株整体,b3 叶子,c3 花朵,d3 退化蕊柱。
图2 墨脱兜兰解剖图版
A 植株整体,B、C 花朵(侧面和背面),D、 E 中萼片(正面和背面),F、G 合萼片(正面和背面),H、I 花瓣(正面和背面),J–L 唇瓣(正面,侧面和背面),M 唇瓣(垂直切面),N 子房和蕊柱(带有苞片、合萼片和退化雄蕊),O–Q 蕊柱(背面和侧面),R、S 退化雄蕊(正面和背面)。
来源:西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