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聚焦│从“村界杯”到“苏超”,草根赛事如何长成“常青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3:16:00    

video

2021年春节期间,一项名叫“村界杯”的足球赛在徐州沛县横空出世。虽然只是村与村之间的对决,但比赛现场座无虚席,甚至很快引爆了网络。事实上,“村界杯”的出现比贵州的村超还早一年。这项赛事是如何兴起的呢?它的成功经验又会给“苏超”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启发?让我们去徐州沛县看一看。

在“苏超”赛事进行期间,徐州沛县七堡、八堡村足球队同样在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坚持训练。球场上飞奔的队员涵盖了17岁到70岁的老中青三代人,他们中有学生、做生意的、网约车司机、退休工人、驾驶员、环卫工人、农民……因为对足球共同的热爱走到了一起。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村子里竟然还有足球协会?60岁的老李告诉记者,沛县人除了喜欢练武就是爱踢球。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当地村与村之间就会切磋球技,他们的父辈大多都上过球场。

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七堡、八堡村足球协会副会长李辉说:“一般在冬季,庄稼收了,将棉花地、豆地、山芋地平整,用锄头画上一个方框,再画上中线就是足球场,开始踢球。两边用木棒栽两个柱子作为门柱。中间扯一个绳子,这就是球门。当时没有哨子,敲锣后点上一根香,香烧完就是半场打完。鸣锣开始,燃香计时,那个时候是这样踢的。”

数十年来,乡亲们用自己淳朴的热爱将村里的足球传统延续了下来。2021年春节,一个年轻人的脑洞让“村界杯”走向了全国。

“村界杯”发起人石明松说:“我想慢慢地将它变的正规一点,从队伍招募、赛程编制、赛制都是我来负责。我记得第一届比赛场地上什么都没有,特别空。场地上一边是烧焦的,一半是干草。摔倒之后起来,整个人都变成黑的了。”

谁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草台班子的赛事,能在网络上火爆出圈。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开始帮大家“搭台唱戏”——赛场升级、资金赞助、宣传推广,让“村界杯”的规模逐渐扩大。之后的每年春节里,都会有十多支全国各地的农村球队齐聚沛县,一决高下。

徐州市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永说:“‘村界杯’一直秉持着政府做好后勤保障。赛事的主导者始终是村足球协会和村民,这样也是使比赛更接地气,同时保持赛事的原汁原味。”

在政府支持、群众主导的办赛思路中,“村界杯”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不仅成为了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圈的重要民间足球赛事,还带动了当地文旅的发展。2024年,江苏省体育局、省足球协会专程来到沛县调研,并以此为样本举办了首届江苏省乡镇足球联赛。这些办赛经验,也勾勒出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雏形。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郑伟康 孙逸舟 王瑞恒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