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绝绝紫”吸金超2800万!昆明如何接住蓝花楹这波“泼天富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20:11:00    

“五一”假期,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如期盛放,绵延数公里的梦幻紫色大道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顶流”景点。第七届昆明蓝花楹文化旅游季以“双会场联动”模式创新升级,融合非遗、国风、民族表演等多元文化活动,5天吸引超72万人次客流,带动片区文旅消费2880万元,接住了蓝花楹季这波“泼天富贵”。

“五一”期间迎来大量人流 张昊 摄

“滇味”十足 解锁独特文旅体验

“今年我们原创的蓝花楹许愿瓶冰箱贴在小红书爆火,不少游客专门来店里找。”蓝花楹主题公园旁,萌小楹主理人张昊一边接待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张昊首次尝试文创摆摊,制作蓝花楹主题冰箱贴、钥匙扣、插画等产品进行售卖,单日营业额最高达六千元。在他看来,“原创”与“本土”元素的巧妙融合,正是作品出圈的核心密码。

游客选购蓝花楹主题文创产品 杨苑 摄

昆明将季节美景与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独一无二的赏玩体验。本届蓝花楹文化旅游季创新采用“教场中路核心区+南屏特色活动区”双会场模式,差异化推出多元文旅项目。教场中路围绕“天阶赏花”主题,新增200米墙绘艺术与8处网红打卡点,开通“蓝花楹赏花巴士”专线,串联翠湖片区人文景观。南屏片区则带来“咖啡音乐周”“鲜花饼节”等活动,将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与赏花体验相结合,让游客从视觉到味觉,全方位领略“春城味道”。

蓝花楹主题公交 张昊 摄

活动期间,58个非遗市集与文创摊位、13家独立书店入驻教场中路。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瓦猫泥塑、蓝花楹拓染、手工油纸伞制作等特色活动。每日定时上演的古装巡游、少数民族“打跳”和管弦乐快闪,更是将浓郁的滇味风情融入这片“绝绝紫”中。

服务升级 化解“人从众”难题

随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优质服务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鉴于去年单日最高15万人次的巨大人流压力,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提前部署,投入1500人次志愿者,在“赏楹”季期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咨询等服务;增加移动公厕、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在街区外围协调设置非机动车临时免费停放点,活动区域还设置医疗救援站、免费接驳车,公安、消防、医疗等7个专项工作组全程护航。

“五一”期间大量游客打卡蓝花楹大道 张昊 摄

“往年找厕所得绕好远,今年方便多了!”商户李女士对这些贴心服务细节赞不绝口。通过交通、卫生、应急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绝绝紫”收获一众好口碑。

流量变现 实现价值深度转化

“五一”期间,#昆明蓝花楹#全网话题曝光量突破30亿次,通过各类文商旅融合项目,五华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5.8万元,预估带动片区文旅消费2880万元。文创冰淇淋、旅拍、赏花巴士等衍生消费成绩亮眼,其中冰淇淋销售额达21万元,旅拍项目收入14.5万元,巴士专线营收13.3万元。此外,充满“神秘云南”特色的野生菌主题手工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馈赠亲友的热门选择。

据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统计,“五一”期间,云南线上订单渠道客流量为2024年同期的142%,全省旅游产品销售收入规模为2024年同期的138%,“Z世代”游客占比超90%,个性化、深度体验成为主流需求。昆明上榜“轻旅居”十大热门城市之一,文旅“留量”效应日益凸显。

蓝花楹季不仅是花期,更是文旅产业的孵化器。年年花开,年年都有新惊喜,造就了“绝绝紫”的底气。从“一朵花”到“一座城”,昆明以蓝花楹为媒介,充分展现了文旅融合的无限潜力。这场“紫色盛宴”不仅激活了城市经济,更向世界展示了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

云南网记者 张梅焕 杨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