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何为超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20: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

今天,有两场科技与体育间关于“超越”的对话。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右)与姚明(左)对话 姚群 摄

一场,发生在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举行,冠军机器人穿着跑鞋用时2小时40分钟跑完全程。此时,人类半程马拉松的最好记录是56分42秒。

举办者说,意义并不只在于成绩本身,最大的收获是收集这样高强度下机器人出现的问题,并让人们看到各种功能和大小高矮各异的机器人,因为它们在未来将应用于不同场合;

另一场,发生在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与篮球巨人姚明进行了一场关于“超越极限”的对话,不仅是个人的,还包括职业领域。

无论科技还是体育,它都是人类对自身极限的挑战。体育自不必说,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每一个冠军,都是对自身的挑战,这挑战包括身体机能、意志以及精神;科学研究,挑战的是人类对智力的不断突破和对文明发展的思考。

当牛顿提出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时,只是推开了科学的大门,门后深邃的大道,正等待着人们印上足迹。人工智能的浪潮在这条大道上日渐清晰,机器人迈出的每一步,正实现着人类关于未来的猜想和热望。科学没有止境,每一次攀上一个巅峰时,下一座高峰正在前方等待,这是激发人类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

施一公的自传《自我突围》,展示的是一个科学家不断突破自我的成长历程,他从中国走向世界,最终又回到了中国,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和前沿科学研究,追求的是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与中国的科技自信。

姚明同样如此。当他因出色的篮球技能入选名人堂,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时,体育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就,还将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他的传记《我的世界我的梦》展示的是一个中国少年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历程。他同样回到了祖国,同样投身教育,他想用“以体育人”为乡村的孩子们造梦,造一个可以看到更大世界的梦,造一个除了课本和课堂,还有容纳了体育、艺术等各种文化的美丽星空。

西湖大学的这场对话,展示的是这样的一种“超越”思维:无论是科技还是体育,突破最终指向的都是为了人类福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