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宫乐阳 吴彩云 王文婷 叶梓宇 长沙报道
近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融爱工坊,益启未来”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岳麓区怡智家园精神康复所,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公益实践活动。
在怡智家园精神康复所,服务团第一次见到这群特殊的朋友们。他们年龄身形各异,行为举止在旁人看来或许“不合逻辑”,如莫名的动作、突发的情绪亢奋等。但工作人员的一句“他内心都是五六岁的孩子”,让志愿者们卸下了畏惧。而如何读懂他们的需求,在有限时间里为他们做更多实事,成为了服务团面临的难题。
服务团基于特殊学员需求设计了爱心课堂,在两周的时间里,每日都有五至七名志愿者准时来到怡智家园为学员们上课。课堂打破了传统模式,没有密集的知识点和板正的板书,而是通过耐心沟通进行引导,用鲜活实例教学。
手语课上,学员们专注地学习日常手语表达,课后还用刚学会的手势向志愿者们比划“谢谢”;科学实验课上,志愿者与学员们共同探索神奇的科学魔法;绘画课上,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彩笔在纸上逐渐勾勒出学员们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志愿者带领特殊学员参观博物馆。
此外,服务团还联合机构策划了一场外出行动,带领学员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志愿者与学员一对一结对,步行前往滨江文化园,参观长沙市博物馆。遇到台阶或人流,志愿者会自然地牵起学员的手,轻声提醒他们“慢慢走”。这场出行,不仅是对学员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次潜移默化的社会倡导,让人们看见这个群体真实可爱的模样。
从情绪疗愈到安全教育,从音乐歌唱到游戏互动,在一节节课堂中,服务团成员与特殊学员们搭建起温暖的交流桥梁。志愿服务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彼此生命的相互照亮。
这段双向奔赴的陪伴之旅,正是对“青春担当”的生动诠释:青春担当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俯身实干的姿态中;不在遥远的未来里,而在每一次“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的真诚里。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次真心相遇都是一次双向成长。